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章 收自家粮 (第4/4页)
保质期也就二到三年,基本上过了两年的稻子,口感就很差了,超过三年的就无法食用。麦子能好些,能保存个三四年。 这都是在做好防潮防火的前提下才有的保质期。 这几年还算风调雨顺,对外也无战事,各地的粮仓基本都比较充盈,这看起来是件好事,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比如去年南方水患,好多粮仓大量进水,粮食泡水后无法长久保存,造成粮食陈化严重,不利于粮食的储存。 高知府一直坐视本地粮价暴涨,却无半分举措,楚清判断他是想用这种办法高价卖掉泡过水的陈粮,因为这批粮食很难撑到今年底。 所有粮铺都提价,唯独放出一个“平价”粮铺来限量供应,楚清断定这批平价供应粮应该是府仓的“泡水粮”。 这种断定也不是无证可考,因为楚清每天接触那天放牧鸡鸭的民户,他们当中也有人买了“平价米”,说那米一股子霉味。 但是高知府有些贪心了,“平价”跟着“市价”一起上涨,虽然还是比“市价”要低,但是依旧导致老百姓现在连“平价”粮都不买了,买不起。 放长线、钓大鱼,想把这批“泡水粮”一直卖到秋后,高知府有点贪心过头。 卓耀担心的也是这部分“泡水粮”,眼看着卖不掉,这边有“宝清盛”货栈高价收粮,正好可以从楚清这儿赚钱,高知府怎么不干? 既赚了楚清的钱,还顺带着解气,何乐不为? wap. /106/106349/27633198.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