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8 (第2/4页)
时辰,诗也只写得磕磕绊绊。 陆时秋便出了一道策论,让对方答。 他考的是实政。方永康答得很一般。 看的出来,他记性好,可是并不能融会贯通。 也难怪他考了四回乡试都没中了。 诗、赋先不说了。策论是每场必场科目。他答得这样浅显,显然跟他的阅历有关。 陆时秋沉吟良久,“你在家中是不是不管事?” 方永康一怔,十分坦然点头,“是。家中有母亲和妻子安排妥当,万事不用我cao心。” 果然!陆时秋已经想好对策,可他不确定对方真能按自己的想法来,“若是你拜我为师,必定要按我的要求行事。你可愿意?” 方永康拱手,“这是自然。” 陆时秋直接了当开口,“哪怕让你行商贾之事?” 方永康一怔,重复他的问题,“商贾之事?为何如此?” 陆时秋把他写的策论不足之处说给他听,“这些都是书本里的内容。乡试跟院试不一样,你得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完全照本宣科。你没有管过事,经过事,一心只知闭门读书,疏不知没有阅历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还有你的诗,看起来用的都是好词,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空洞无物,丝毫不能给人留下印象。” 从来没有人提点过方永康,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极有水平。却不成想竟是徒有其表。 策论更不用说了。 方永康思定再三,站起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多谢先生。” 这是要拜自己为师的意思了,陆时秋背着手,“既然你已经决定,三日后,我就要回盐俭县。你可以先回家安顿家人,再赶到我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