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58章:太仓之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58章:太仓之变 (第4/5页)

构支撑,以及最近刚刚教授给工匠们的滑轮技术,一次性在船厂区域同时开建了六座维修船坞,三座五百料船只专用,三座一千料船只专用。

    再大,暂时不划算。

    三座五百料船只专用维修船坞都已经完成,今天是更进一步的一千料海船维修船坞。

    眼前的船坞,首先是近岸挖出的长方形海船泊位,长二十丈,宽八丈。

    两侧是一排竖立的木架。

    十丈的木料,三丈埋于地下,地上高七丈,换算约23米,再形象一点,大概后来的七八层楼那么高。

    可以想象壮观。

    朱塬最感慨还是这年代动辄一两百年的巨木之丰富,放在几百年后,超过十丈的百年巨木,国内要么被圈起来保护,要么在深山野林。相应级别木料,只能依靠进口,贵到吓人。

    因此,如果有选择,朱塬还是希望搭建铁吊,更坚固,还能把这些料子省下来。

    毕竟用一点就少一点。

    朱塬属于力所能及就会去做的实用环保主义者。

    再说维修船坞,长方形泊位再往里,一直向岸上延伸出六十丈,可以容纳三艘千料海船。两侧也都是高耸的木架,通过滑轮系统将大船从泊位吊起,向内移动,置入提前搭起的底托。

    朱塬带着一群营海司属官在这边呆了一下午,亲眼看着三艘千料大船被顺利地一一吊上岸。

    效率其实很低。

    每艘船从捆绑到落定,要大半个时辰,但,相比附近的五百料龙门吊系统,千料级别海船被吊上岸的视觉震撼性更强。于是,现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