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成干股 (第3/5页)
的货郎。 三兄弟,加上父亲,四个人都是挑着两个箩筐的货品临村窜巷这般兜售的。没读过什么书,又没有代步工具,从早到晚,这般辛苦,也就赚个脚力钱。家里连亩良田都置办不起。 乔明瑾其实早就认识这一家子。 她刚嫁过来时,是姚平的父亲姚光领着他大兄姚富挑担来村子里卖货的,一个月一般能来个四五趟。偶尔她也在姚货郎那里买些小东西。 在岳仲尧被抓壮丁后,乔明瑾偶尔也从姚货郎那里拿一些丝线,做一些小的络子卖给他。或是一文两文的,一个月也能存个百几十文。 大的帕子绣品她做完是存不到手上的,通常都由吴氏拿到集里卖了,得了钱也是吴氏收着。 乔明瑾也就只能抽空编些小络子,偷摸地攒着给娘家贴补一点。 后来乔明瑾换了个芯之后,倒是想着要绣些帕子和做些络子卖给他们。 只是她一直也没那个闲空,搬出来后,手里也就十五个铜板,又处处需要钱。一来也没本钱买那帕子和丝线,二来也费时费神,砍柴还日日不得歇的。 后来偶尔一个机会,她给乔父揽了书店抄书的活后,看到这抄书的活还是有钱赚的。 当时蓝氏也帮着抄,速度还快得很。一本书也能得个二十文左右。而蓝氏的小楷又写得相当好,乔明瑾觉得祖母的这个手艺不能浪费了。 后来她就从书店掌柜那里得知大户人家也有找人抄经书的,那些经书抄得好的,可是比在书店抄书得的钱多多了。 那些大户人家的子女,嘴上说着虔诚,说是要抄经书供奉佛祖,可哪有几个是自己亲手抄写的? 也就跟做嫁衣绣嫁妆一样,别人做好后再添补几针罢了。 那掌柜的当时告诉她,若是想着每本多拿些钱,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