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北美1846_第211章奋勇号带来的技术革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奋勇号带来的技术革新 (第6/7页)

够了。

    指望它与海军强国几千吨的大舰对抗,那纯属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唐王国海军已经聘请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欧文-杰思罗布爵士为总设计师,在汲取“奋勇”级蒸汽铁甲巡逻舰设计成功的基础上,探索下一步千吨级蒸汽铁甲护卫舰的设计理念。

    在“奋勇”蒸汽铁甲巡逻舰,“勇士”舷侧炮门铁甲舰出现的同时,世界各国海军五花八门的铁甲舰设计纷纷出现,奇葩舰型脑洞大开,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美国南方的半潜铁甲舰“弗吉尼亚”号的布局就是如此,该舰划时代的完全取消了风帆,纯靠蒸汽航行,航速十分缓慢,只有5节。

    其露出水面部分全部铺设铁甲,但是铁甲高度很低,这使得“弗吉尼亚”号船干舷十分低矮,经常被海浪上浪没过,远洋航行能力极差。

    一个大浪打过来,兴许船就沉没了。

    美国北方的“班长”号就更加极端了,整个船体几乎全部没入水下,就留一个铁脑袋在水上,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小铁甲重量。

    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明显;

    “班长”号几乎就是条半潜船,整体造型与潜艇差不多,适航性极差,干舷几乎为零,储备浮力极低,稍微进点水可能就沉了。

    在这个时代铁甲很重,没法安装太多。

    要么干舷很低,容易上浪,但这样可以减小铁甲覆盖面而减轻装甲重量,且可以降低重心保证稳性,美国是这种船型的代表性实践者。

    要么干舷高,不容易上浪,适合远洋,但是只能覆盖一层铁甲“腰带”保护水线,上身没法保护全身,只能重点保护水线部分不被洞穿。

    世界海洋霸主英、法等国,采用的就是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