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三节 压力 (第2/4页)
粟米,五大夫四千石。大庶长一万两千石。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面对这样的价格,商贾们毫无抵抗能力。 在后世的地球上,有钱的任性总裁。捐个几百上千万,换个名校毕业证,不也是稀松寻常的事情吗? 于是,原本紧紧扎在商贾头上的紧箍咒,瞬间支离破碎。 对真正的大商贾来说。这样的世界,于他们而言,真是天堂一般。 后世,太史公用一篇货殖列传,将他们的这个黄金时代的点滴,描绘在世人面前。 当此之世,自长安到江都,从新化到云中,从高山到平原,从沿海至荒漠。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集,就有商贾,就有名震一方的巨贾。 甚至,汉室的商贾,出现了分工合作和产业化展的苗头。 天下郡国的商贾们,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展出了所有能被交易的商品种类。 甚至,在雒阳还出现了师氏这样,仅靠物流和中转赚取利润的垄断商人。 而邯郸的特色歌姬业务。甚至终两汉不衰。 当年,李悝相魏,主持魏国变法,对魏文侯形象的描绘道: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3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矣。 通过数据。李悝告诉魏文侯,尽地力之教后,国家国力,会有怎样的增强。 这番话说的魏文侯大为心动,从此鼎力支持李悝的变法政策。 而刘彻则始终记得,后世,太史公在货值列传中,同样用数字,详细的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商业需求: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浆千甔 太史公甚至说:假如某个行当的利润不足二成,那,我觉得,这就不是我所说的财致富的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