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七节 儒家的改变(2) (第4/5页)
身边,一位头戴儒冠的士子低头笑道:“陛下明见万里,想必圣意自有谋划……” 若有重民派的大员在此,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此人,就是先前重民学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去岁从长安落榜后回家读书,打算来年再战的雒阳杨氏庶子杨威。 郅都闻言,无奈的点点头,拿起笔,在一纸公文上签字,然后取出郡守印,加盖印信,叫来一位亲信,吩咐道:“去,张贴于城中各处露布下!” “诺!”那人领命而去。 不久,在雒阳城中各个繁华地段的露布下,就出现了一篇河南郡郡守衙门的公文。 这篇公文的出现,立刻再次引爆了整个河南郡郡中各大豪强、地主,对于‘重民学’的热情。 这篇公文,先是巴巴拉拉了几句郡守郅都受命天子牧狩河南以来的种种紧张和担忧的心理,生怕自己干的不好,有负天子之托一类的文字。 然后就话锋一转,提起了当今天子之前的几道强调‘生民’‘养民’的诏书。 这些诏书,当然是大大的好啦。 而他郅都也注意到了,目前河南郡士林中风行的‘民贵’思想。 郅都认为,这个思想很好,值得提倡,天下士民,都是天子的臣民,作为郡守,他的责任,就是要照顾和治理好这些天子的子民,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如何如何的。 最后,郅都就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 在公文的最后,郅都说:仁不矣远,义不辞难。今天下虽登封,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然,去岁旱灾,今岁水灾,流民数以千计,春耕在即,而乏粮种、农具与田地之民,比比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