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五节 冬小麦(2) (第3/6页)
看过了,主父偃晒出来的海盐,其实是粗盐,距离它变成后世的食盐,可能还需要几道工序,清除杂质,有害的物质等等。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但对西元前的农民来说,粗盐也是盐! 只要能吃,不会死人就行,计较那么多干嘛?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绝大多百姓,食用的食盐,都是粗盐。 至于精盐什么的,那是只有官宦人家和有钱的地主阶级才吃得起。 换句话说,主父偃晒出来的盐,是可以直接售卖的。 而盐铁利润,不问可知,更何况,晒盐的成本,除了人工和土地,几乎等于零。 岑迈闻言,脸色这才好了些。 总算,能多一个进项不是? 将此事决定下来,刘彻看向其他臣子,刘彻心里很清楚,这些人肯定会利用提前知道的消息,去收购小麦。 不过,这却是在刘彻预料中的事情。 想推广冬小麦,仅靠一个提高价格,是很难达成效果的。 必须要得到关中的地主阶级的支持和鼓动。 没有地主阶级的推广和帮忙,只靠着农民自发的行为,冬小麦的种植规模可能要好几年才能提高到粟米的栽培规模。 这还是关中! 想要推行到整个北方,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彻一直在布局,从粟米的保护价开始,他就在布局。 其后,龙首渠、轨道马车,乃至于今天的冬小麦,都是他布局中的一块。 最终的目标,刘彻的想法很简单:原木立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