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三节 制度(2) (第3/6页)
太宗时,力田的地位,就已经拔高到了跟廉吏、三老以及孝子齐平的地步。 从此以后,终两汉之世,力田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始终存在在统治者的认为的社会中坚地位。m.zwWX.ORg 而在如今,因为没有举孝廉秀才制度,力田的本质,依然还是那些种田能手。 既然是种田能手,那么,一定就是亲自下田劳作的人。 这样的人,必然是来自社会底层的。 这样想着,刘彻清了清喉咙道:“太学生源,朕以为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方郡国,郡级以上学苑,每岁当贡不少于十位品行纯良,有cao守,明于礼乐的贤才……” 当年,刘彻在河东就跟诸子百家的巨头们搞出了学苑制度,得到了皇帝老爹的同意。 于是,天下郡国,如今学苑大兴。 就是向来不热衷玩书院教育的黄老派,也在清河郡跟河南郡还有河内郡,搞了几个学苑,只是,这些学苑里,全部都是列侯子弟跟富豪子侄,高冷的黄老派,压根就没兴趣招收泥腿子。 也就清河郡那个,因为窦广国的缘故,收了一百多位寒门士子入读。 而法家则在北方的郡国,开了六七个学苑。 就是纵横家,也在雒阳开了一个。 墨家则不需要,他们在墨社里,普及知识跟文化,不拘什么人,也不要学费跟礼物,想听的就可以去,但有一条,听完以后,得一起帮忙下地劳作。 而儒家这个bug,至今为止,在齐鲁吴楚大本营就开了十几个学苑。 公羊派、谷梁派,齐、楚诗派,各自开花。 他们甚至还在雒阳开了个重民学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