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六节 血流成河(2) (第2/8页)
不用猜测,此人就是那位天子潜邸时的三巨头之一,号称法家后起第一人,晁错的接班人。未来的准三公,铁上钉钉的九卿,鸿固原的张汤了。 除了他,谁还够资格穿上那代表两千石的青授,揣着那只有两千石才能怀揣的银印呢? 秦以来。官员在外就必须穿绶怀印,以示自己身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就连那最低级的亭长,也有‘五两之纶,半通之铜’。象征着其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 而两百石以上,称为‘有秩’(有编制)的官员,就‘皆为通官印’。 所以,你要是穿越到秦汉时期,想要知道,对方是当官的还是个老百姓。就看他的绶带与印章的颜‘色’就可以了。 通常有绶带,怀里还揣个官印的,就必然是官员。 而金-紫-青-黑-黄,则构成了官员绶带的五个等级。 “不敢,不敢……”杨学之带着群官道:“吾等必恭从明府之意!” 汉室郡守,权责之大,也是远超人们想象的。 全郡上下的大部分官吏与事务,几乎尽‘cao’于郡守之手。 除了县令、县尉由朝廷委派的那部分外,其他的人,郡守是想捏个圆的。就捏个圆的,就捏个长方形,就捏个长方形。 当然,这也要看郡守自己本身的能耐了。 能耐不够。被人架空,也是常事。 譬如,宁成,史书上的评语就是:为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cao’下,如束湿薪。 宁成也因这个‘性’格,在历史上官运亨通连郡守都能凌迫、威‘逼’、架空,这人能耐可见一斑,自然要重用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