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四节 忽悠与变化 (第2/11页)
**。就连最弱的燕国都有荆轲刺秦王的反抗和呐喊。 其他诸国也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唯有齐国,不战而降…… 颇有些数十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的味道。 楚汉争霸中,齐人更是再次打了一次酱油。 特别是楚汉争霸后期,项羽乌江自刎后,鲁地的贵族儒生集团们表演的太过分了。 在天下人,尤其是北方的贵族士大夫阶级们看来,你们鲁人不是说要给项王殉葬吗?宁死不降吗? 尼玛大爷带了几十万大军来了,你们就降了? 这算个什么事情? 裤子都脱了。你丫给大爷我看这个? 这一来二去,自然而然,齐鲁地区就成了北方人印象中的嘴炮大军根据地。 这话呢,其实也没错…… 齐鲁地区的贵族士大夫阶级以及文人集团,基本上都是靠着嘴炮混日子的。 但是…… 齐鲁的农民,战斗力可不小! 特别是胶西、胶东的渔民们,可是这个时代中国最敢冒险的群体。 自打算发展航海事业后,刘彻就命人收集天下各郡的渔业资料,结果发现。齐地的胶东和胶西渔民最多,而且捕捞的大都是海鱼…… 敢冒着随时可能丧命的风险出海捕捞的人,岂会是什么贪生怕死之辈? 况且,历史也证明了。齐鲁地区不是缺乏能征善战的战士,而是缺乏能带领军队勇敢作战的将军、官员! 当孙膑之时,谁敢说齐人怯懦? 当田单之时。谁又敢说齐人除了嘴炮就不会别的了? 只能说,齐鲁地区的百姓是被自己上层那群贪生怕死。贪图享受的贵族官僚士大夫给坑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